咖啡师不喜欢星巴克?设计师却不讨厌宜家?

Fashion | 05 16 2019

咖啡师不喜欢星巴克?设计师却不讨厌宜家?



不久之前,星巴克全新推出的「玩味冰调」系列,几乎收获了全网零好评。从一众 KOL 到普通顾客,对于这个系列的评价出奇一致:


第一次见到一个咖啡品牌,能推出“没有一款不是雷”的系列饮品。


抛开这个高调推出低调消声的特调系列,在许多独立咖啡师及咖啡爱好者眼里,似乎在做咖啡这件本职的工作上,星巴克也完成地差强人意。

从某种程度来看,好像「体验式消费」才是星巴克一直以来的重要发力点。这家全球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,一步步将美式元素拆分,使之成为可以被顾客体验到的内容和感受:

  • 店铺陈列不做过多装饰,尽量保持休闲感;

  • 餐品选择多样,满足多种消费需求,既可以在星巴克解决一顿工作餐,也可以逛街期间来店里点上一杯咖啡歇歇脚;

  • 店员服务尽量弱化边界感,对星礼卡和新品推荐点到为止,并适应个性化点餐需求。

这些元素同时满足了顾客对于一间咖啡店分布密集、随处可见,店内氛围舒服自在、不受约束的要求。

星巴克武汉天地店

所以,不难看出,星巴克更多是将「咖啡」作为一种文化在经营,并且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品牌体系,即将顾客的消费需求转向消费体验,并将这种体验升级为自身的品牌文化。 

与此同时,星巴克也通过不断更新周边商品,如节日限定随行杯、季节限定风味咖啡豆,来迎合顾客消费心里和喜好。甚至,原本发源于美国的咖啡品牌,也被友好植入了不少中国文化,在一些没有开设星巴克门店的国内城市,一些消费者还会在节日前代购星巴克的月饼、粽子礼盒。

星冰粽

或许是因为将目光投向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本土化经营手段,星巴克已经逐渐将其受众扩大到了全年龄层,最初植入在顾客脑中的“咖啡=星巴克”品牌概念,也逐渐被放大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。

但是,随着星巴克门店越开越多,热度越来越高,每出一款新品就能引发一次全网打卡的同时,对一些专业咖啡从业者和资深爱好者们来说,星巴克似乎依旧没有成为他们的咖啡首选,我们也开始时常听到关于星巴克出品不稳定、营销手段过于刻意的质疑声。

这也是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的原因。

于是,我们找到了几位专业咖啡从业者以及深度咖啡爱好者,和他们一起聊了聊。其中就有一位从事咖啡行业 6 年的咖啡师,咖啡早已成为了她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在她看来,有些独立咖啡师并不那么认同星巴克,或许是出于某种偏见,试图“通过否定星巴克来获得畸形的优越感,从而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”,“在门店运营角度来说,星巴克其实有非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”。

星巴克甄选门店

反之,一位从 2015 年起就长期接触独立咖啡店的爱好者却认为:

//  星巴克作为一个商业化的咖啡品牌是做得比较深入人心,但对于某些创新的东西却不够专业。周边产品好看,但是喝习惯了独立咖啡店的咖啡之后再喝一口星巴克,是非常难喝的味道了,已经对不起这 30+ 一杯的价格了。 //

且对于偏爱独立咖啡文化的她来说,

//  经营独立咖啡店的人或者是管理者,在某种程度上,是对“咖啡”有着持续的热枕的,基于分享美好作为前提,会对咖啡豆、烘培、出品这类最核心的东西严加筛选和处理,技术层面上也是不断地在调整、提升和稳固。但星巴克是一个量化的企业,更像7-11便利店,总有一家在身边,批量化、机械化的生产和供应,自然少了很多可控制的东西。  //

就算同一款产地的豆子,受烘培手法不同,操作技术不同的影响,味道也会相差甚远。

//  所以独立咖啡店的咖啡,除了是商品以外,还包含了很多很多的含义和情怀,这是 Starbucks、Costa 这一类的连锁咖啡店无法提供的。  //

另一位接触咖啡文化刚两年的媒体人,也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看法。

在她看来,星巴克对国内的咖啡市场和文化起到了“巨大的推动作用”,一些咖啡师瞧不上星巴克无非是出于一些“不必要的优越感”,认为自己做的拿铁,比星巴克的好喝。

//  但这不值得骄傲,如果连星巴克的质量都比不上,从我个人观点来看,就不可以称之为独立精品咖啡馆,首先,不够精品。他们可能想着,我用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卖不出去?而星巴克用商业豆就能高流水、人满为患?这样的想法盲目而不客观,实际上忽略了星巴克在口感以外做的事情。  //


//  我支持独立咖啡师有自己的坚持,但我不支持独立咖啡师怼星巴克,因为星巴克对行业做出的贡献,比你多的多的多的多的多。  //


//  我认为星巴克已经把它能做的事情都做到最好了,它有自己的商业考量、有自己的受众群体、有自己的品牌管理。不光星巴克值得认同,雀巢也值得认同。他们在看不见的地方为这个行业做出了很多贡献。  //

结合这些独立咖啡师对星巴克的看法和感受,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——宜家。从某种程度来看,宜家之于家居行业、星巴克之于咖啡行业,近乎是各自行业内的快消品类的二者,似乎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和联系。

但在这位媒体朋友的眼中,星巴克与宜家的定位其实并不相同。

//  宜家家居品牌在刚开始创立的时候,其实是以十元店这种概念越做越大的,现在我们选择宜家很多时候是因为宜家的审美品味还不错、很实用、性价比高。宜家的很多东西除了在宜家,我很难在其他品牌看到这个价格,尤其是小物件,即使有替代品价格也会偏高一些。  //


//  星巴克不是。星巴克最早,在近 20 年前就 30 元左右一杯了,那个时候的星巴克的单杯价格可以说是天价。现在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,而星巴克却神奇地没有涨价,说明了星巴克虽然价格没变,但是路子变了,当年算是奢侈品,现在算是日用品。一杯拿铁 30+,这个价格其实不算有性价比。  //

星巴克和宜家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相差不多,但 20 年过去,两家品牌其实已经完全走向了两个方向。至少在行业内,宜家没有被像星巴克的争议一样被家居设计师们怼,而是几乎受到业界所有设计师的认可,很少出现关于宜家的负面讨论,宜家也逐渐成为了许多年轻人选购家具时会优先考虑的家居品牌。

宜家在国内开设的第一间店铺

实际上,在这两家品牌几近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,星巴克在消费者心里的品牌定位是远高于宜家的——无论是宜家相对偏低的产品定价,还是在不提供上门配送与安装的配套服务方面,都难以被顾客理解,相较于国内其他大型家居城,竞争力显得十分微弱。

但这些年来,宜家正逐渐从一个家居售卖店铺,转变成为了一种家居风格的代表。

我们分别邀请了一位国内的家居设计师,以及一位来自意大利家居设计师,来分享他们是如何看待宜家深受年轻消费群体追捧的现象的。

首先,在二位设计师的眼中,宜家的家具拥有很高的品质,并非如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是定位在快消品牌中。它的背后有着非常庞大的设计力量作为支撑,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的设计风格,能够帮助顾客快速了解现当代的家居风格,为顾客指引一个购买方向。

这是可以理解的,宜家的品牌核心即「为顾客提供解决方案」,在宜家的所有店铺,顾客都可以参照店内数量众多、风格多样的样板间,近乎于“随看随买”,只要脑中有一个家居空间的大概轮廓,就可以参照样板间的排列样式,购买对应产品,甚至不用多费心思再做额外搭配。

宜家家居官方样板间参考图

//  当下国内的部分消费者对宜家存在的偏见,主要来自于“便宜的价格无法保证产品质量”的固有认知,但实际上宜家的产品在满足设计感与功能性的同时,其家具所能达到的质量,或许已经超出了它的定价。  // 

起初遭遇冷眼的“需额外付费的配送及安装服务”,其实正是宜家缩减成本的手段之一:以组件的形态存放产品,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仓库的空间利用率,节省了占地面积,并在物流、配送等环节大大缩减了人工成本。

宜家家居仓库

并且,从专业角度来看,顾客自行进行组装,恰恰赋予了顾客个性化搭配的自由。

//  我们更倾向把宜家理解成为「厨房」的概念,顾客可以自己动手,自行完成搭配、组装,这其实就像在厨房完成一顿大餐一样,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顾客的购买趣味,也提高了家具的自由组合度。  //

另外,当下宜家竞争力的提升,也得益于它能够紧跟家居潮流趋势,甚至创造趋势。宜家的设计师们非常懂得迎合潮流风格,在品牌原有北欧风格的基础上,大量加入当下热门的设计元素。

宜家或许是能够和世界上任何一位设计师推出联名设计的:

IKEA X TOM DIXON 「DELAKTIG系列」

OFF-WHITE x IKEA 「SCULPTURE」购物袋

IKEA X BEN GORHAM 「隐形家居设计」

对设计师们来说,宜家也是最尊重设计师的品牌之一。顾客在宜家购买到的每一款商品,都标注了对应设计师的名字,这也能从侧面佐证这一点。

但在设计师看来,似乎宜家提供的购买方案也不全是好的,这逐渐导致了一个结果,即:

//  年轻人的家,风格越发趋同,全世界的顾客都在跟随宜家的空间搭配选购产品,这样就会导致,我在意大利的家是选用了宜家的配饰,而在中国的家也同样使用了宜家的产品。这样下去,我们很难再从家居风格中看到屋主的个性。  //

在提供家居产品之外,宜家已经建立了其自身品牌附加值,正逐步成为,甚至在部分年轻顾客心里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家居风格。



所以在你看来,星巴克被怼是否委屈?宜家被夸是名副其实吗?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看法吧。



特别感谢: 

咖啡行业从业者: @Reena

mars 用户、咖啡爱好者:@Jane 、@夏七


家居设计师:「自造社」创始人宋涛、意大利知名设计师 Paolo Colantuoni



监制:Liu Yang

采访:HAN、Sherry

编辑、撰文:Sherry、Liu Yang




欢迎于微信内留言给我们,推荐你中意的好去处

mars App 及微信商业合作请接洽:

Simba.Luo@yoho.cn





Yoho!Now

潮流就是现在,分享有趣新鲜男女生世界观。

Yoho!Boys Yoho!Boys

关注我们

  • SHOW
  • 新浪微博
  • 微信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
分享:
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条款 意见反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© 2015 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09011225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3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