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rs City | 滑板文化不死,“匪徒”精神永存!

Fashion | 09 16 2019

mars City | 滑板文化不死,“匪徒”精神永存!



什么文化,让你的城市有了灵魂?


本期的 mars City 给你带来来自 LA 的“滑板囚徒”文化,北京设计系女大学生所珍视的好玩艺术文化,上海自媒体姑娘爱的 Passion ,还有关中人引以为荣的黄土文化。


 

本期 mars city 的主人公 Dan Levy 是一名摄影师、滑板手,他为独立滑板文化 JUICE MAGAZINE 工作已有了 21 年的历史。

 

无论是在 Dan 的衣服上,工作室的贴纸上,都能看到 KEEP SKATEBOARDING A CRIME  这句话。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流行滑板时,所有人都对滑手敬而远之,包括警察、当时的父母。这句话让他们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名滑手的态度,所以他们把自己称为“滑板匪徒”。



作为 JUICE MAGAZINE 的一句 Slogan, 为其付出的所有人都将至死不渝地信仰着这句话。JUICE MAGAZINE 做着关乎滑板运动及其相关的音乐、冲浪运动的文化工作,由 Dan 以及一帮旨在传承滑板运动历史文化的人运营着。

 


Dan 认为滑板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产业,很多“大拿”和“鼻祖”都可以现身讲述滑板运动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。这让他无比的热爱着这份工作,也让 JUICE MAGAZINE 成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——他也因此热爱着工作的每一天。



让 Dan 开始玩滑板的原因理解起来毫不费力:当你选择滑板的时候,你就成了一个独立体,那是一个不需要被指指点点的创想出口,相当有诱惑力。

 

1998 年,Dan 搬来洛杉矶,扎根于洛杉矶一座靠海的城市 Venice。这里是滑板运动的发源地。由于本地社群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,哪怕每天有数以十万计的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访这里,Dan 仍然会碰到自己小团体的成员。尽管每天的经历不同,你仍然能见到自己的朋友。



换句话说,Venice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人群和文化的大汇集。走在街上,他能透过重重游客与小团体成员 say hi,他知道在这一片区最好的滑手是谁,自己也是当地最年轻滑手的伙伴之一。

 

Dan 最爱的 MENOTTI’S COFFEE SHOP 是当地最古老的地下酒吧之一,在外表正常的咖啡馆地下有着一条通往海边的隧道,成了当地人在“禁酒期”时的秘密供酒基地。

 


Venice 滑板公园,滑手的骄傲,人流涌动的好去处。这座公园花费了十二年半的时间才建成,当年险些成为一座冰球场,不过在当地所有滑手团体的不懈努力下得以悬崖勒马,成为了全球最整洁、最受欢迎、出镜率最高的一座滑手天堂。



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滑手,那就是有韧性、有创意、无法阻挡。Dan 将在这儿与他的小团体一起,对抗常规、对抗主流、对抗社会。文化不死,“滑板匪徒”精神永存!



我叫维礼Vivi,这个月 26 岁了(OMG!!) 前 10 年都在 LA 念书,终于念完了之后又留在那里当了两年的 fashion model,最近刚搬回上海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。平时除了喜欢看家具买家具,看一些关于狗的东西之外我也是 healthy living 的追随者,而且有时候可以做的很绝,哈哈!


 

可以说搬回来是因为我男朋友哈哈,但真的是因为他,我才有机会第二次重新认识上海。从小在这个城市长大,让我对这个城市有些麻痹,可以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。大学我休学了半个学期,去巴黎工作了一些时间,那时候他会一直和我讲上海每天都有变化,我就跟着他开始细心观察每一处。


和 LA 不一样的是,上海是个会让人兴奋的一个城市,是大家都在 hustle 的一个城市,是大家都在努力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一个城市。从那之后,我就能一直感受到上海让我感到的能量,让我变得更勤奋更努力的能量,我就是这样,又一次爱上了上海。

 



可以说上海的文化就是那一点激情,做生意时的激情。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,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生意在进行,快速的生活方式对做生意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,对于做 KOL 也是一样。现在的 KOL 不仅要漂亮会拍照还要有自己的想法还能找到渠道来表达出来,和最重要的是激情 Passion,因为没有了 Passion,工作将只是工作。



就像餐厅经理对餐具摆放的吹毛求疵,在咖啡店敲打键盘赶稿子的广告人,还有像我一样的自由内容创造者,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为了自己所爱的事物出作品,因为有信念和激情。


激情这种东西真的很抽象,但至少我身边的朋友们都热爱着他们在做的事情,我能感受到,我能被他们的激情感动,被激励,某种意义上我也算是在传承和保护这个文化吧。

 


其实很多人心中有那束火,但偶尔会被一个叫生活的东西扑灭,可这并不是永远的,并不是常态。只要等干燥之后,它又会重新燃起来。不过最重要的是,不管发生什么,都要让它燃起来,因为有激情的灵魂才最有魅力。

 


大家好呀,我是削月亮!

 

怪癖我好像没有诶,走路偶尔发出噗呲声算吗?坐公交车喜欢坐最后一排靠窗位置打开窗户吹风听歌,还有不管去哪旅游都想做公交车没目的地到处跑。喜欢跟在路人后面把他们扔掉的烟头踩灭。诶好像有点偏题,其实也就是听歌画画看书看电影滑板发呆啦…噢最喜欢的是爬天台看日落和看海!!我能待上一整天!



虽然不知道我说的这些算不算文化。但我说的这些应该是让我觉得北京有灵魂的东西。

 

一个是看演出展览,一个是胡同里隐蔽的店:古着,鼓楼那边很多。酒吧我很喜欢去 Modernista,周二会有画速写的活动,平时还有舞会啊乐队演出之类的,挺好玩的,原料空间经常会有一些小展览,谁谁的纪录片放映啊做的新书啊,大家一起看看玩玩。电影放映的那些店,摄影笔(但最近可能因为管的比较严停止放映了,我好伤心555),歌德学院之类的,好多地方我就不一一说啦。


很多店都藏在胡同里,当你走过空荡荡的旧胡同进入到一个极其丰富有趣的新空间时,这种冲突感让自己从白天紧张的作业中抽离出来,解放一会。所有的这些事物都让我觉得这座城市有灵魂,

 

主要还是在晚上,在北京拥有一种限量的自由。而恰好是这种限量对我产生无限吸引力。我可以到处去体验但又不能太放肆,就像夏日限定,浪漫的是限定这个词一样,总是期待下一次自由的时光。

 


北京总是给人一种不安稳感,大家都着急完成学业,着急赶去工作,着急挣钱着急恋爱,谁都不属于这里也从不拥有这里的什么,但一到晚上就变得特真实,在鼓楼大街在 live house 发泄白天所有憋着的情绪。

 

我的职业让我更会去感受这些事物的细节吧,对生活更敏感一点,对浪漫的事物更感性一点。

 

它只能是感受的吧,看不见摸不着,并且每个人感受到的不一样,也有一些人很大了还不懂如何感受,可能是我情绪更多一点所以更能感受到吧,我没有特地的想要去接触它,好多时候都是一些突然闪现的念头,或者刚好的事,让我觉得自己和它相对了。

 

 

大家好,我是小翟,现在居住在西安。我觉得让我一个自认为“好男儿志在四方”的人留下来的文化,一定是所谓的“黄土文化”。

 

这种文化不光存在于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地区,也广泛的存在于几乎整个西北的农耕文化区。说这种“黄土文化”璀璨,我觉得可能曾经很璀璨吧,但现在,这更多的是一种突出的特点。



西安文化灵魂我认为很难概括,因为种种的历史原因,西安虽然地处较为闭塞的西北但文化却很复杂多样:有本土的老西安文化、以曾经的道北为代表的河南移民文化、以回坊为代表的西安回民的文化、以东郊西郊北郊众多国企为代表的西安国企文化、以南郊众多大学为代表的高知阶层文化等等。



说实话,这些群体之间的交集与交往并不密切,直到大约十年前城市交通发展的较为便捷、交通网快速密集后才渐渐有所改观。但在这之前,大家还是和谐的生活在同一个城市,对于西安的认同感也非常强烈,大多数人都不会轻易离开这里。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“黄土文化”主导思想的结果。黄土代表着农耕,代表着定居的稳定,代表着中国传统农民的坚忍,代表着虽然稀松平常却无比厚重。

 

与东南地区的海洋文化相对应,在海外热门的移民国家,通行粤语、闽南话、客家话、温州话等等,但绝对不会通行陕西话,不会通行传统中原农耕地区的任何一种方言,也许这个例子可能可能更家具体的解释“黄土文化”吧?

 


最神奇的一点,西安这地方(作为我家乡我说几句坏话你们不准说啊)空气不行、地方小、人“生冷蹭倔”、不够现代化、和其他的省会城市比穷、工资水平贼低。但依然有很多人一辈子留在这不想出去。其实主要就是习惯,离开久了会觉得不舒服不适应。虽然现在是学生,但因为家里多次强调的缘故吧,我还是希望避免完全成为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关中人,至于会不会回来或者能不能真正走出去,还得看缘分造化吧。

 


“黄土文化”辉煌的曾经,当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推广,古城西安的名号我觉得还较为响亮吧;但“黄土文化”在当代的体现更多的是一种保守,封闭,慵懒这些阻碍经济发展的短板,这些不需要也没有被保护推广,随着时代的发展,各种新政的出现,这种“黄土文化”的负面影响慢慢就会被冲淡吧。

 

至于我个人,我认为“黄土文化”需要传承的一是辉煌的曾经,二是当代这个效率至上的社会所欠缺的一种人文主义,或者说就是那种人情味吧。




监制 / Liu Yang 

编辑/ Qko

图片源自受访者



Yoho!Now

潮流就是现在,分享有趣新鲜男女生世界观。

Yoho!Boys Yoho!Boys

关注我们

  • SHOW
  • 新浪微博
  • 微信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
分享:
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条款 意见反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© 2015 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09011225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32号